2014年10月、2018年1月、2019年4月,獐子岛扇贝上演了三次“跑路”戏码。

2014年和2017年,獐子岛的两次业绩“大变脸”,市场将其形象的总结为:“扇贝跑了”、“扇贝又跑了”。

2014年10月,獐子岛的扇贝“突然跑了”,震惊整个A股市场。当时,獐子岛公告称,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,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。受此影响,獐子岛2014年巨亏11.89亿元。

到2018年1月,獐子岛“扇贝跑路”升级2.0版本。獐子岛发布公告称,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,预计2017年业绩由盈利0.9亿元至1.1亿元,变为亏损5.3亿至7.2亿元。最后,公司在年报中解释2017年亏损7.23亿元的原因是,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。

到了2019年,獐子岛2019年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,理由依旧很熟悉,“底播虾夷扇贝受灾”,俗称“扇贝跑路”。

1、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,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。2016年虚增利润1.31亿元,2017年虚减利润2.79亿元。

獐子岛实际采捕区域与成本结转区域存重大差异,账面有重复结转成本的情形,账面采捕区域还涵盖了部分内区, 甚至涵盖了岛屿。

獐子岛2016 年真实采捕区域较账面多13.93万亩,2017年账面记载采捕面积较真实情况多 5.79万亩,且存在将部分2016年实际采捕海域调至2017年度结转成本的情况。

受虚减营业成本、虚减营业外支出影响,獐子岛2016年年报虚增资产1.31亿元,虚增利润1.31亿元,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.15%。2016年年报净利润为7571.45万元,追溯调整后净利润为-5543.31万元,业绩由盈转亏。 受虚增营业成本、虚增营业外支出和虚增资产减值损失影响,獐子岛2017年报虚减利润 2.79亿元,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8.57%,追溯调整后,业绩仍为亏损。

2、獐子岛披露的《关于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》涉嫌虚假记载。 2017年9月26日至10月18日,獐子岛进行了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,称完成了全部计划的120个调查点位的抽测工作,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。 而调查发现,公司秋测抽取但未实际执行的点位有66个,占秋测全部披露点位的55%,且至少 21个点位已在2017年秋测执行前采捕完毕。 3、单月亏损1000余万元,预计全年亏损528万元,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。 2017年10月,獐子岛单月亏损1000余万元,2017年12月公司收到预测数据显示,全年预计亏损528万元。 2018年1月初,獐子岛财务总监勾荣已知悉公司2017年净利润不超过3000万元,与三季报中全年盈利预测9000万-11000万元相差甚远。但本来应该在2日内披露的信息,獐子岛迟至 2018年1月30日才予以披露,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。

生物资产造假